除了住宅市場今年走熱外,CCIM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於近日發布,今年第4季商業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ICI)調查結果,辦公室、土地開發和總體經濟環境偏向樂觀,旅館和店面則偏向保守。其中,信心最高指標項目為「土地開發」,又以中南部地區相對較熱絡。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25)日公布 11 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結束連 2 月上揚,更有近 55% 不動產業者對未來半年看法轉悲觀,台經院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穩定成長,房價仍有機會溫和上漲,政府部會現在是抑制炒房不是打房,建立中長期健全房市的機制,反而有望使房市多頭市場走得更長遠。
危老重建成近年熱門投資開發話題,建商、壽險開始轉向老舊大樓的土地整合與重建,看準改建後可創造更高價值,造成今年危老重建案大爆發,根據商仲統計,今年北市核定危老案已超越前2年加總,部分北市老飯店乾脆趁此波疫情申請危老改建,使危機變商機。
今年房市價量都持續上揚,也引起政府一連串的打炒房措施。對此,房仲業者分析,政府這波政策是「打炒房」不「打房」,顯示政府以打擊投機炒作為主要目標,在適當時機出手,且針對性極強,快、狠、準,改變未來房價走勢,預期2021年房價呈「平盤整理至緩漲」格局,全年交易量將較今年同期持平或小增3%。
前寶佳集團執行長唐楚烈陷入勞動基金炒股弊案,連帶讓清華大學台北政經學院(TSE)辦學經費及相關運作備受外界質疑。台北政經學院籌辦人黃煌雄近日(22號)投書媒體詳述台北政經學院籌辦經過,並呼籲「讓台北政經學院成為台灣最美的人文風景」。
全國商總理事長賴正鎰今(23)日表示,房地產今年Q2與Q3表現亮麗,但疫情導致航運費調漲,鐵砂鋼筋建材原物料齊揚、缺工造成工資成本拉高;政府又祭出新措施打炒房政策,建商已進入「微利時代」,明年房地產呈「價穩量縮」格局,明年推案量預估將少1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