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合一新制自2016年上路,並於2021年7月起進入房地合一2.0,台北國稅局指出,個人以適用房地合一稅制的土地與建商合建分屋,若換回房屋價值低於換出土地價值,而取得建商給予的差額價金,情況視同出售土地,必須在30日內申報房地合一稅。
據財政部統計,8月房市的三個稅收創下今年以來單月新高,包括土增稅71億元、契稅15億元、個人房地合一稅39億元,其中房地合一稅台中市單月稅收達7.6億元,更是連續四個月在稅收王寶座。
今年房市不佳反應在稅收上,依據財政部資料,今年上半年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收155.98億元,年減10.4%,六都僅新北市今年正成長3.6%,其他五都皆走跌,值得注意的是六都以外驚見黑馬,嘉義市上半年稅收1.93億元,跟去年同期比勁揚60.9%,屏東縣不遑多讓,上半年個人房地合一稅共3.09億元、年增28.7%。
財政部今(7/11)公布6月全國賦稅收入統計,與房市相關的3大稅目,包括土地增值稅、契稅和房地合一稅,上半年受到升息影響,民眾普遍抱持觀望態度,土增稅、契稅、房地合一稅均創下最大減量,其中土增稅年減175億元,近30年同期的最大減量,而契稅跟房地合一稅分別年減17億元和18億元,雙雙創下歷年同期最大減量。
為了抑制房市短期炒作而再修法的個人房地合一稅2.0,持有房地期間在2年以內者,將課徵45%的重稅,但從2021年7月上路至去年底,一年半來,短期交易案獲利規模仍高達334億元,平均單件短期交易獲利從59.2萬飆升92.2萬,短短1年多時間已為國庫進帳595.96億元。
房市大多頭下,房價漲幅不小,造就去年房地合一稅收達171.9億元,2021年單年也有76.7億元,不過自2020年以來,卻也有不小比例符合免繳條件,每年竟有3萬餘件符合,比例超過2成,由於房地合一稅以不動產交易增值部分課稅,在房價大漲下,令人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