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回流潮成為工業地產的重要支撐,根據世邦魏理仕發布工業土地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全台工業土地交易在2016年達到高峰,單年成交426億創下紀錄,主要受惠於自用型買方大舉購地、建商積極整合土地,隨後2017年因本土建商縮手,交易金額回復過往水準。
今年商辦自用與投資需求看漲,根據商仲統計過去10年間,全台北市整棟商辦及廠辦大樓的交易中,內科成交案即佔總交易金額逾5成,內科園區的商用不動產投資活動,2018年前3季更高達近8成,業者認為,雖整體不動產市況尚未有全面回溫氣息,但大內科的優質標的持續吸引買方進場。
新竹近期利多不斷,輕軌計劃即將啟動,全台第一所智慧醫院也將在5年內進駐新竹後車站,而位在竹東的台泥自辦重劃區首案也已公開,業者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發現,新竹前3大行政區今年1~5月成交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均呈現上漲趨勢,以竹東鎮上漲近1成最多,但交易量卻全部下滑,精華區竹北市更下滑達2成。
台灣房屋集團統計內部成交行情,10月房市交易量部份新北與台南量縮,其餘都較九月微增,新竹縣市量增5.1%最多;價格部份,僅新竹縣市與台中漲,其餘五都均微跌,以新北跌3.5%最多。
自2014年房市反轉,全台從北到南吹起小宅風潮,連新竹也不意外,但今年(2018)第三季開始出現變數,新竹地區成交價、量翻紅,成長5%以上,有回溫持穩跡象,建商信心滿滿、把兩項數據視為房市大補丸,不只調漲新案價格,甚至放大坪數,改推3~4房中大坪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