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正義」話題在今年選戰中成為焦點,7月16日凱道行動中各黨團對於「中央囤/空屋稅」、「社宅輪候制」、「租屋透明化」及「改革區徵與重劃」表達不同的回應。
立法院今舉行黨團協商,初步協商並未將《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法案納入,立委將力拚20號再次提案。與此同時,7月行政院300億租金補貼推出,引起不少糾紛,其中包含 「房東拒絕房客申請」、「房東藉機漲租金」等情形,而租屋市場長期的不透明,讓租客權利不彰與必須付出高昂租金所苦。巢運邀集專注為民眾福
延續上一集的精彩內容,今天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繼續和大家聊聊關於合作住宅的Q&A。在台灣,大多人對「合作住宅」或許還很陌生,合作住宅講求的是自我組織、互助、非營利、非救濟的居住方式,在德國合作住宅甚至發展出由眾人集資、合作,共同買下一棟房屋的模式。這群人們擁有相同的生活理念,期待生活中有各種開放性、實驗性的互動,因此由「共宅聯盟」協助他們融資、共同持有房屋,但在台灣是否也有「共融共居」的相似精神呢?
重量級嘉賓登場重量級節目,今天「房產星叫室」請來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台灣社會面臨高齡少子化、環境惡化、房價高漲、經濟停滯、社會安全網等議題,近年也開始從「居住」面向切入討論,目前國外非常流行的新模式「合作住宅」你聽過嗎?彭秘書長要和大家談談合作住宅。
總統蔡英文4年前提出「8年20萬戶」的社宅興建目標,然而自去年九合一大選後,6都新任市長在推動上不進反退,社會住宅聯盟今(21)日召開記者會對6都評比,其中高雄在6都墊底,台中以及台北市「更踩剎車、甚至開倒車」的情況,住盟呼籲,6都首長不應政策髮夾彎,背離居住正義保障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