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社宅數量無法突破且用地難尋,內政部正在研修住宅法及相關配套,除以土地開發及聯合開發等方式取得興辦社宅用地外,未來市地重劃、區段徵收或都市更新將「依法」規劃一定比率做為社宅,讓社宅回饋常態化,並讓「社宅自己長出來」,預計最快明年推動修法。
座落在台灣大道、繼光街口的龍心百貨,過去以公開招股方式募資營運,所有權人將近1400人,同時也是近年來法拍市場常客,近日司法院公告,劉姓小股東因積欠銀行貸款,持分產權遭法拍,底價3.9萬元,今日執行第三拍以流標收場。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排審囤房稅2.0修法,藍綠立委也聚焦非住家房屋囤房稅、建商寬限期如何合理訂定等議題。民進黨立委吳秉叡認為修法主要是落實居住正義,但卻也授權地方政府可對商辦、廠辦等非住家用房屋訂定差別稅率,看不出跟居住正義有什麼關係。
「基泰大直」造成鄰房塌陷案,今(21)日基泰建設(2538)表示,非25戶需重建的受災戶,經鑑定結果顯示,「主要結構安全無虞,可返家入住」,也強調會配合住戶需求修繕,而鄰房受損嚴重的25戶,北市建管處也指出,依法在25日起執行拆除。
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修正條文,9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新法將包租業者應在簽約後30日申報租金納入實價登錄,最引發市場爭議。但有專家示警,包租業者的轉租物件通常租金會低於市價,因此一旦入法強制登錄實價,恐造成定錨效應、比價效應,助漲房租。
拿社宅轉租當「二房東」,一旦抓到直接解約,新北市土城員和青年社宅,近日被發現有承租戶違規轉租,賺取價差牟利,新北住都中心查獲後以違反合約精神隨即解約,呼籲民眾切勿以身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