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區地形屬狹長型,以高鐵路分左右兩側,以站前與產業不同比重的區域作為分界,而站前區塊以鄰近高鐵享有三鐵共構的交通之便,吸引龍寶、登陽、麗寶、昕邑等品牌建商看好後勢發展紛進駐購地建設,也因品牌效應,所規劃的產品,呈現整體的質感,將站前區域提升為富人聚落。
家,不只是一個遮風擋雨的房子,也承載著每個人對生活的想望;地點的選擇、建築的設計、環境的規劃….. 層層疊疊交繪出實質的生活樣貌。以書香綠意為生活場景,位於台中梧棲雙港副都心的《人文澄舍3》不僅是一群資深業界人士的建築理念實踐,更演繹著從「蓋房子」演進為「打造生活」的台灣建築進化論。
台中市水岸整治有目共睹,繼柳川、綠川成功後,大里區中興大學後側旱溪支流的「大康橋計畫」同樣受到當地民眾歡迎;瞄準台中市難得的水岸親水休憩價值,「興大康橋」推出22坪至37坪小宅規劃,在水岸用地有限、河岸景觀無價的條件,加上房價仍處於低點,未來捷運建設加持房價仍有增值空間。
台中市東區屬於早期舊城區,隨著台中火車站新站落成、秀泰影城站前店進駐、新時代購物中心整修轉型,加上「台中大車站計劃」啟動,吸引日本三井不動產集團入主台糖湖濱生態園區、國際品牌李方艾美酒店先後進駐,將再次帶動東區商圈活絡,拉抬區域房市買氣。
在大台北高房價排擠效應下,具備相對低價優勢的桃園,近10年來持續扮演著北台灣磁吸人口的重要角色,尤其自2014年正式升格成直轄市後,重大建設源源不斷,更增加民眾移居誘因,不僅升格後每年平均淨移入人口數高達2~3萬人,最新統計的家戶購屋比也是6都最高。
雖然近年台北客移居多集中北桃園,但事實上,南桃園重大建設雲集,外移人口也不少。根據桃園市民政局公佈的數據,桃園升格以來,逾11萬淨移入人口以選擇中壢區的最多,總數超過2萬人,房地產業者分析,這與南桃園的低房價基期,以及近年交通建設推進、強化生活機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