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房市歷經一連串政策效應,最後由囤房稅2.0收尾,從對建商土建融貸款、銀行金融條件、平均地權及稅務等各種縮編動盪後,房市仍回歸到基本盤,就連土地交易量也冷靜許多,中小型建商縮手、大建商緩步調整,這些從高雄最新統計去年開工數量及總銷售額中都能察覺端倪。
2023年受到平均地權上路,全台房市進入盤整期,各地對於預售新案大多冷靜以待,而近期高雄有新預售案打出定簽到交屋只需6%即可,低自備方式吸引來客量大增,引發眾人關注。
囤房稅2.0今(1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對於建商餘屋將加重稅率,建商大老們開始一一示警,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表示,平均地權條例2.0修法希望建商先建後售,囤房稅修法卻懲罰先建後售者!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則以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的崆峒派武功「七傷拳」比喻,若是使用者功力不足,反而會造成自身內傷,來形容此次立法。
「政策搖擺不定,一方面打炒房,又釋出大補丸,所以今年房市看攏嘸!」台北市不動產仲介經紀業公會公關主委張欣民今(7)日如此解讀,在新青安的救盤下,房地產先衰後盛、倒吃甘蔗,推測全年交易量能守住30萬棟大關,較去年小幅衰退3.6%。台北市不動產仲介經紀業公會理事長郭子立便認為,明年大選後政治不確定因素消失,有機會出現一波小陽春,目前立即可見的利空只有囤房稅2.0。
在新青安房貸帶動下,今年 10 月購置住宅貸款餘額為約 9.84 兆元,月增 790 億元,年增率來到今年新高,但若觀察年度購屋貸款增減量,2017 至 2021 年逐年成長,並突破年增額 7607 億元創下歷年新高,但在限貸令、升息及平均地權條例等影響下,2022 年的年增額大幅衰減逾 1864 億元,今年下降幅度則稍有趨緩。
平均地權條例新制上路,台中市豪宅交易明顯萎縮,據實價資料顯示,今年7~10月「億級」豪宅交易僅剩5筆,相較去年同期的10筆,減幅約5成;專家則表示,新政策上路後,豪宅交易量確實不若以往,但價格仍相對有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