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遏止法人購屋成為有錢人炒房、囤房漏洞,2023年《平均地權條例》修正建立「私法人購買住宅許可制」。此新制上路至今近一年,OURs 都市改革組織公布完整的購屋調查結果,經索資超過兩百個經審核通過的案件,發現內政部審查機制形同虛設,法人購屋成為有錢人炒房、囤房漏洞。
去(2023)年《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其中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對豪宅買氣大傷,先前立委踢爆有一人公司假借員工宿舍名義購置豪宅,讓內政部再度預告,未來針對私法人購屋,將有三大限制。
為杜絕炒房、實現居住爭議,內政部去年修「平均地權條例」,其中企業買以「宿舍」名義購買住宅,得經由內政部「需經許可」。但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揭露修法上路後,仍有企業順利購買台北市的豪宅,內政部長林右昌說,這是鑽漏洞、不應該發生,10 天內提檢討報告。
《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後預售屋禁止轉售,不過預售市場反倒從去年第四季開始明顯轉熱,今年前兩月預售揭露更達1.9萬戶,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萬戶,且揭露的銷售金額高達3202億元,揭露金額年增近2千億元,年增幅度高達150%,房市熱加上都更議題迫切,也帶動近期不少營建股衝出創新高的行情。
平均地權條例限制私法人購置住宅,進而引導資金流向商辦、土地等,據實價登錄揭露,位於14期松竹路、豐樂路一塊三面臨路角地,今年2月以總價5億元交易,據謄本資料顯示,買方為運輸業背景的傳產業者、並以全現金交易!
戴德梁行今舉行第一季報記者會,商用不動產、土地交易市場熱度有明顯增溫,交易量分別為 212 億與 637 億,戴德梁行預期商用不動產未來仍由企業自用擔當需求主力,而土地交易市場對於選擇性信用管制及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影響層面有限,因此購地信心已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