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3年全台灣家戶數達924萬戶,較2022年成長1.7%,其中一人戶有332.3萬戶,占整體比重達36%,且成長率達3.2%,比例最高,在各家戶比重上,單人戶以台中成長5%為最大。
小宅頻創區域新天花板價,台北成屋小豪宅首度突破單價200萬!位於北市大安區的「冠德安沐居」,24.9坪以總價4,998萬元成交,單價達200.8萬元,創下實登上路以來成屋小宅的歷史新高單價,而鄰近信義安和路口的預售案「耑岫」,近期揭露了頂樓戶交易,20.8坪也賣出單價220.8萬元的小宅新天價。
台北居大不易,小宅成趨勢,也頻創新天花板價!鄰近信義安和路口的「耑岫」,近期揭露了頂樓戶交易,20.8坪賣出單價220.8萬元的小宅新天價,而過往貸款較不易的15坪以下套房,去年最高價也飆出單坪192萬元,同樣高不可攀,專家指出,核貸趨寬也因此助攻套房聲勢。
因應總價市場,建商推案坪數也越來越小,除了高房價外,據內政部統計,2023年底平均每戶人口數量僅剩下2.53人,數量再創歷史新低,房仲指出,每戶人口數量越來越精簡,加上房價高檔,也讓小宅化的趨勢延續不變。
「高房價相對的代價就是小宅化」,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去年建物買賣移轉的平均面積首度跌破30坪,平均約29.7坪,顯示在高房價的趨勢之下,民眾只能以有限預算換取購屋空間,與10年前相比,平均購屋面積一口氣就少了5坪,此外,除了高房價外,中南部地區居住型態也從透天轉為大樓,坪數減少最為顯著,尤其南二都10年來已減少8坪之多。
全台長租型酒店式公寓以台北為最常見,日前一間東區酒店式公寓,11樓48坪左右套房,喊出月租20.8萬行情,折合單坪租金逾4千元,超越信義區A級商辦行情,同時也代表台北區域的商業發展豐富多元,對於酒店式公寓的需求更是日漸提高,因此在北部逐漸出現建商高價小宅轉作出租模式,搶攻酒店式公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