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會上周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全案送交立法院審議,將增訂新建建物屋頂要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對此鄉林集團(5531)董事長賴正鎰提出建言,他指出只有民間與政府聯手才能加速安裝,比如補助家戶安裝,並給建商新建案2%容積獎勵,太陽能屋頂下方空間應不設限高且不計面積,讓建商規畫公設給住戶使用,他也建議,台灣確實缺電,還是要恢復核四發電,以核能養綠電,才能供電與減碳兩者兼顧。
台中地價高漲,建商轉向收購老屋推案,根據統計指出,台中今年以來已有149件危老案核准通過,創下危老重建條例上路以來新高。專家則指出,隨著大環境改變,素地開發以不見得最具成本效益,也讓老舊建築漸成眾建商垂涎標的。
新北市107年推出防災都更,透過都市計畫方式提高1.5倍容積,鼓勵海砂屋重建,新北市首案位於蘆洲水湳街及三民路110巷所圍街廓內,由所有權人自行依防災自治條例提出重建申請,新北市都更處協助多項作業程序,更透過媒合平台尋找協力團隊解決資金及專業技術問題,終在11月下旬落架,預計年底申請使用執照,住戶期望在112年初便能入住新家。
台中單元三重劃區位處南屯西側,具備3低(低建蔽、低容積、低密度)1高(高綠覆)的開發條件,為近年來最受矚目的隱富聚落。進一步觀察線上個案,清一色為「高單高總」產品,也因自備款門檻高,建商相爭端出精品建案互相比拼。
台北市都更危老案激增735件,大街小巷可以看到陸續有危老改建基地陸續動工。根據北市建管處統計,時程+規模獎勵、結構評估、耐震設計與綠建築,是危老案件申請容積獎勵最普遍的項目,至於無障礙設計與捐贈公設地的規範較多,加上前面的容積獎勵可以拿滿40%的狀況下,無障礙設計與捐贈公設地成為最冷門的申請項目。
危老條例實施已滿五年,只要經主管機關評定,在2025以前進行重建,最高可獲得1.4倍的容積獎勵,而內政部開始研擬是否取消落日條款,將容積獎勵「常態化」 ,這也讓老屋重建再度受矚目,實際上雙北的都更危老新案也再再創下區域天花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