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房價與限貸政策的雙重壓力,高雄、台南購屋族似乎出現集體下修購屋預算現況?台灣房屋根據內政部實價資料統計,2025年第一季南部兩大都會區的中古屋成交主力,已從過去的500萬至1000萬元區間,明顯轉向總價500萬元以下的產品。高雄此價位帶的成交比例,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超過一成,成為現階段房市最能成交的主力。相對地,中高總價產品的交易則普遍下滑,顯示民眾面對高房價趨於保守,購屋決策「先求有、再求好」。
內政部發布最新人口統計,4月出生僅8,684人,是歷年單月最低的出生人數,全國各縣市自然增加率皆為負成長,並且已連續52個月「生不如死」,少子化嚴峻,小家庭成為房市主力,親子宅需求也隨之增加。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掀起關稅議題,全球貿易局勢再度動盪,國際經濟籠罩於高度不確定性之中。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投資人重新審視資產配置策略,傾向轉往相對穩健的實體資產,而不動產憑藉其抗通膨、保值性與可創造穩定租金收益等優勢,再度成為資產避險首選,在動盪時代中展現「硬資產」的價值韌性。
「景氣不好的時候大家都不敢動,想賣房子就要跟著讓利。」甲山林集團董事長祝文宇日前喊出今年推案將全數讓利,開出市場期待已久的「讓利」第一槍,震撼市場!而到底能否真的帶動降價潮引發骨牌效應,專家則直言,讓利並不等於降價,但有大咖業者願意跳出來開一槍,也是功德一件!
在住宅坪數逐年縮減的趨勢下,如何兼顧空間的實用性與居住的舒適感,成為小宅設計的關鍵課題。對此,富喬室內設計師鄭翰儒一語破解小宅迷思:「什麼才算小宅?如果35坪的三房住了5到6人,是否也算是壓縮空間?反之,28坪兩房只住一人,難道還是小宅?」
原屬於李方集團旗下、位於台中市西區台灣大道的「皇家季節酒店」,2021年3月由媚登峰集團以5.88億元買下,時隔四年,該物件終於換上新招牌「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104徵才廣告也洩露了建築物的經營動向,將由飯店轉型為高端健康產業,市場分析,媚登峰當時入手價格可說是相當划算,現在將整棟物件轉型為健康產業,回應區域居民需求,再加上地點便捷,近期又有台灣大道捷運藍線議題加持,登場時機可說是相當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