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CNN評選為台灣最宜居城市的台中,自2012年合併升格以來,產業、建設迅速發展,人口總數更是成長到282萬人;其城市發展也是有目共睹,不少國際化公設及住宅,都是在近10多年來拔地而起,也因此被視為台中蛻變的關鍵。
桃園航空城的新城心「大園客運特區」,以符合未來趨勢的綠色城市為概念,對位新加坡機場花園城市藍圖,低密度高綠覆率,高公設比例,融入河流、埤塘、綠地等當地特色景觀,打造宜居高品質生態住宅生活圈,特區內指標個案「耀承璽閱」以「新機場,新大園,新未來」為願景,成為首購族、置產客眼中的新興桃花源。
位於新北市鶯歌區的市立美術館新建工程於2022年完工啟用,鶯歌藝術城計畫又向前邁進一大步。在新北市府提出「三鶯文創整合計畫」中,透過跨局處的資源整合,投入550億元的總工程費,將結合觀光、生態、藝術、產業等發展特色亮點,打造文創品牌,帶動地區經濟活絡,在未來10年完成鶯歌、三峽區19項硬體建設、16項軟體建設,結合鶯歌火車站、市立美術館、陶瓷老街、陶博館等,再串連三峽區發展帶狀的文創產業,盼在2030年打造完成「鶯歌藝術城」,讓整座城市不僅宜居並與藝術美學為鄰。
臺北市府召開「2023預售屋創新服務記者會」,邀集不動產業界代表出席,記者會中宣布推出三大攻略及兩項創新服務,讓台北市預售屋銷售制度再升級。臺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很多時候,民眾購買預售屋時所遇到陷阱或不利的地方,以及建案資訊不夠透明,而產生糾紛,因此地政局與業者共同討論並針對痛點提出解方,讓民眾在交易上更有保障。
台中市曾獲《CNN》美譽為台灣最宜居城市,除了宜人環境、陸續增加的宜居建築外,市府也為進一步美化市容,開放企業認養公共設施,並於6日的市政會議上,由市長盧秀燕親自為表現績優的企業團體進行公開頒獎表揚。其中,以生機建築為人所知的陸府建設,旗下生機別墅「陸府觀止II」社區前方的人行道認養維護有成,被評選為表現績優的「道路類」12組代表之一。
城市規劃師彼得・卡爾索普(Peter Calthorpe)所代表的「新都市主義(New urbanism)」,提出用軌道交通等低碳的大眾運輸串連,建立宜居、低碳的社區。 也是新竹政府近來推動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的策略,積極佈局輕軌與推動台鐵捷運化,拉近新竹地區間的緊密性,而車站周邊地區將晉升成為新都市發展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