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後預售屋禁止轉售,不過預售市場反倒從去年第四季開始明顯轉熱,今年前兩月預售揭露更達1.9萬戶,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萬戶,且揭露的銷售金額高達3202億元,揭露金額年增近2千億元,年增幅度高達150%,房市熱加上都更議題迫切,也帶動近期不少營建股衝出創新高的行情。
據市調統計,北台灣今年第一季住宅案新成屋、預售屋總推案量約2614.8億元,年增298.3億元,年增幅12.9%,建商尤其在農曆年後開始大舉進場,第一季建商也在全台狂補庫存,商用不動產與土地購買,建商占比就超過五成,為主要買盤,專家直言,地震後新屋優勢更為顯著,預期第二季有更戲劇性的增溫走勢。
央行無預警升息半碼,不過新青安貸款利率將維持地板價,彙整聯徵中心最新資料發現,與央行六波升息前的2022年Q1相比,全國核貸成數微增0.12個百分點,利率增加0.66個百分點,特別的是,房價最高的北市,反而在貸款利率增幅與核貸成數跌幅,均居六都之首。
蘇丹紅辣椒粉風波引爆全台食安疑慮,津棧公司負責人李彥廷,出入跟被逮時都以保時捷代步,也有爆料指2月才買23間房,為一間透天隔成23間套房,據媒體追蹤報導,他也是一名包租公,曾在高雄買透天,以2千多萬元改裝成16間電梯套房。
有業者比較2023年上下半年的六都預售屋交易量,數據中大多都呈現正成長,桃園市更出現超過3成的增幅,而六都中唯一呈現負成長的卻是台南市,減幅高達32%!
零售業表現可作為民間消費強弱的重要觀察指標,據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台灣零售業表現仍有成長,去年總營收達4.57兆元、年增6.9%,不過相較於2022年年增率全面翻揚,2023年則呈現各有消長,其中量販店與資通訊及家電設備業不增反減,非店面零售、電子購物、藥妝業年增幅都遜於2022年,反映出消費結構的變化,店面市場行情也隨之復甦,出現回溫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