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花蓮大地震至今仍有不少餘震,地震議題不僅都更急迫,不少近期有購屋需求的消費者都會特別注意房屋的耐震性,建商推案也大力宣傳建案的耐震性能,或以取得耐震標章作為宣傳,不過專家提醒,買有耐震標章的房子,但不等於房子就能耐強震。
由國震中心設計的「結構安全監測系統」,已經在國家住都中心目前興建中的社宅中導入,有效監測地震後建物結構安全,並快速初評監測數據,掌握社宅結構狀況並制定應變措施,保障住戶安全。今(15)日由國家住都中心代理董事長花敬群與國震中心簽訂備忘錄。
403強震讓多棟房屋倒塌、傾斜或是變成危樓,樓塌了還有貸款,因銀行債權仍存在,房貸還是得繼續繳清,花蓮大樓就有買方是4月2日點交完成,隔天就遇到403強震欲哭無淚,「點交時間點,是責任歸屬的關鍵!」而若已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尚未點交,專家則舉出節省費用,全身而退的實例。
地震後,雙北老屋重建各界都盼望能加速進行,近期實價揭露即出現一筆位於迪化街巷內,建物91坪的老透天以1.7億元成交,驚人的是,該透天在2013年以6360萬元交易,經過10年後,漲幅高達1.7倍,經查,買方為自然人,賣方則為富裔實業。
地震後,建築是否安全特別受到關注,拿到國家發明獎的結構技師戴雲發即指出,台灣有99%在地震後大樓倒塌的,原因都出在於「軟腳蝦」,至於選耐震房要選RC鋼筋混凝土、還是豪宅力推的SRC鋼骨+鋼筋混凝土,他則直言,比較貴的並不等於比較安全,傳統施工最常見的缺失即是「施工品質難以確保」。
樓塌了還有貸款到底怎麼辦?答案是銀行債權仍存在,房貸還是得繼續繳清!在403強震當時已被列為紅單的花蓮「統帥大樓」,在23日凌晨接連發生規模6強震後,3樓瞬間變成1樓,所幸住戶早已全數撤離,不過最慘的莫過於1月才剛入手買房的次頂樓屋主,以總價738萬元買進,不僅還沒入住房貸仍需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