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房市歷經一連串政策效應,最後由囤房稅2.0收尾,從對建商土建融貸款、銀行金融條件、平均地權及稅務等各種縮編動盪後,房市仍回歸到基本盤,就連土地交易量也冷靜許多,中小型建商縮手、大建商緩步調整,這些從高雄最新統計去年開工數量及總銷售額中都能察覺端倪。
「我們是最委屈的行業!廠商賣不出去了,還要繳囤物稅,這不合理!」台灣省不動產開發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黃啟倫直言,現在選舉期間,唯一被打壓的業者就是我們,麗寶集團董事長吳寶田也感嘆「囤房稅2.0」對建商不公平,「選舉後應該要找政府好好溝通討論」。
「囤房稅過了,租金一定漲!要趕快去買房」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27)日表示,囤房稅2.0太急就章的通過了,而綠色通膨也會讓未來5年內房屋營造成本會增加15%以上,預估未來5-8年「房價還有20%漲幅!」呼籲政府應補貼加碼、鬆綁管制與加強獎勵引導。
根據財政部預估,囤房稅2.0上路後,約有96.8萬戶至135.8萬戶房屋稅負會增加,除了有大量餘屋的建商衝擊性強,囤房大戶、持有多戶新屋者首當其衝,專家即指出,新屋的房屋評定現值高,再乘上高稅率,非自用住宅的稅負壓力將有感增加,尤其台中、新竹新屋占比高,可能形成潛在賣壓。
囤房稅2.0被視為明年房市政策的最大利空,雖已三讀通過,不過今(21)日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直言,「對於房價沒有影響!也不會是影響的因素,對於租金而言,除非是持有新屋的多屋族房東,否則不應該漲租多少」,對於明年房市,他說,2024年將會是量穩、平盤上下,價格會延續今年持續緩漲,但漲幅會比較少。
「明年房地產還是向榮!『供需』還是最重要的法則」,甲山林集團董事長祝文宇今(20)日表示,政府打房是打有錢人,所以大坪數產品打房後受到很多委屈,但住宅政策還是有很多缺點,房價越打越高,房價要降低,就該想辦法降低「建築成本」,囤房稅2.0也是在增加成本,最終都是苦了消費者,年輕人還是買不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