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近年發展飛速,尤其在電商普及、新冠疫情及供應鏈重組等因素的共同催化下,台灣倉儲物流需求明顯增加,零售商、通路商、物流服務商及製造業者都積極尋找布局機會,像是全家、全聯、統一及富邦媒體等自用型買方,在北中南三處都有斬獲;屬於開發經營模式的國泰人壽與永聯物流共和國也積極在桃園市擴點。
台灣房地產在政策壓抑下回歸自住市場,商用不動產投資異軍突起,根據CBRE世邦魏理仕最新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台灣投資市場報告,部分壽險業者除將重心轉往購買自用辦公室,亦重新探尋海外不動產投資機會,投資目光聚焦能創造被動收入的海外不動產上,高資產族群考量資產配置及尋求新興投資標的,同樣追求被動收入,前進海外當「國際房東」成大勢所趨。
瑞普萊坊(REPro Knight Frank)2023年第三季台北市辦公室A級辦公大樓租金調查顯示,7棟頂辦租金已站穩每坪4,000元以上,但受限於現有大樓無法提供完整大面積和2年內無新供給的影響,市場無法滿足大型租戶的需求。
台中豐原江屋日本料理今年6月份歇業後,原屋主隨即以高達2.5億元的驚人開價釋出,銷售2個多月後,疑因詢問度不甚理想,目前該屋改採租售並行,月租金開價42.5萬元,成為當前豐原最貴待租店面。
仲量聯行今提出第三季商用不動產市場察,如預期台北市A辦租金正式突破3,000元大關,年增幅達3.6%、頂辦租金則是站穩5,000元;主要原因為富邦A25釋出近3萬坪空間,整體空置率上升4%,但由於在自用、去化和預租的總面積逾1.4萬坪,促使租金持續上衝。
出口連12季衰退,各大預測機構紛紛下調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雖然央行連續2季維持利率決策不變,但商用不動產未能延續上一季的熱度,今年第三季大型商用不動產成交金額(單筆3億元以上)為 154 億元,季減率 72% 、年減率 60%,寫下近20季以來的最低單季交易規模,合計前三季總交易金額為859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26%,相當於減少300億元,今年整年度商用不動產交易將面臨千億元的關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