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院今(25)日公布最新營業氣候測驗點,造業和服務業皆下滑,營建業則因看好大型商辦、工業廠辦投資,連續第2個月上揚,並創近 10 個月高點。台經院指出,儘管台灣上半年外貿表現疲弱,但內需仍有所支撐,預期下半年景氣將逐漸回溫,經濟成長率保2不是問題。
國人購屋的平均屋齡有兩極化的現象,根據最新聯徵中心統計,今年第1季近萬人成為新房貸一族,但有趣的是,第二多居然是屋齡36年以上的老宅,逾5500件,貸款成數也有7成之多,房地產業者認為,主要市中心新屋價格不夠親民、預算不夠,另外也反映出台灣住宅老化問題。
為減輕市民的居住負擔,台中市政府配合內政部營建署「整合住宅補貼資源實施方案」,提供房屋租金、自購住宅貸款利息、修繕住宅貸款利息3項補貼,市府另外再加碼青年首次購屋優惠利息補貼0.5%貸款利率,收件從23日至8月31日。
都更步調緩慢,原因究竟出在哪?根據網路民調顯示,超過3成5民眾認為,應優先提供低利率、解決資金問題,其次是提高容積奬勵,第3才是協助解決釘子戶,而首善之都台北,反而不缺資金,超過4成5北市民眾認為,應「提高容積獎勵」,占比為全國最高,也反映出房價越高地區,利益分配更為艱難。
根據聯徵中心統計今年第一季主要都會區房貸情形,北市平均房貸成數僅約6成8為全國最低,平均購屋總價約2253萬元,除了新北以外,其他主要都會區都可以買2間房以上,業者表示,跨出雙北地區,總價都可壓在千萬以內,購屋面積也較多,只要就業環境許可,的確有民眾會考慮到大台北以外的都會區生活。
今年前2季土地交易量輕鬆破千億元,各界認為是美中貿易戰,台商回流搶工業地所致,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今(3)日表示,工業地僅佔整體交易只有2成,很多還都是在地商人賺錢了再買,「根本沒有很熱」,且多數還是政府釋出土地標售,建商買來補庫存、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