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高漲下,加上國內高齡化、少子化的現象讓家戶結構出現轉變,在住宅面積的需求也似乎有所改變,永慶房產集團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統計,台北市今年25坪以下的小宅交易占比,自2018年起已連續五年超過5成,每2間房屋交易就有1間是小宅,顯見北市住宅「小宅化」明顯。
新北市的新店安坑輕軌,預計在今年底完工,從2016年主體工程開工以來,近6年間周邊房市已有鮮明漲勢,據實價登錄,全線最高價的站點為「十四張站」,平均單價已直逼6字頭,其中還有4站仍可見親民的2字頭,呈現頭尾兩站相差高達30多萬元!
財政部自2021年啟動囤房大戶(持有非自住住宅十戶以上者)查核後,針對約1,006位包租公補課所得稅約1億元;今(2022)年則針對持有五戶以上者約7,700人擴大稽查,預計2023年底完成;而今年更有13個縣市適逢調整房屋稅基年度,在提高房屋標準單價方部份,彰化縣提升60%居冠軍寶座、嘉義縣提高46%位居第二、嘉義市提高28%居第三,其他如雲林縣、基隆市、新竹市、屏東縣、台東縣、南投縣則調高3.7~12.7%間。
台中北區屬於都心區域,但老舊屋齡戶數卻位居全市冠軍,若進一步比對區域新屋供給量,不論是5年內新成屋,或是近5年來建商推案量,均在3,000戶「榮枯線」以下;房市專家認為,北區向來具備潛在換屋、置產需求,但因區域腹地稀缺,建商整合土地動輒需耗費數年,造就區域房市供不應求,新案銷售來的比各區更快速。
現今購入新屋的公設占比高,對於公設的規劃,許多建商也是卯足了勁來吸引買氣,不過台灣房屋集團進行「2022年住宅公設大調查」統計結果顯示,高達9成的民眾會將「公設比」,納入做為購屋決策考量,有超過6成民眾認為「沒必要」、「CP值低」的公共空間與休閒設施,是「三溫暖」,而大樓常見的「游泳池」也上榜,名列第二,另外像棋藝室、廚藝教室等,全都被購屋族打入冷宮。
內政部「300億租金補貼專案計畫」1日正式上路,也讓租屋市場的討論度再起,但在高房價下,租屋市場的投報率是否依然高呢?房仲業者統計,以北市來看,就業與就學機會多,租屋需求也相對高,但是高房價讓租金投報表現普遍不理想,租金投報率難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