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不動產業上、中、下游各公協會的「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在理事長林正雄的召開舉辦會員大會,針對2021年房市景氣及打房政策為主要討論方向,同時也向政府提出建議,在打房政策的實施中,給予更全面性的考量。
2021即將結束,房市銷售成績依舊亮眼,不論政府實施打房政策,祭出信用管制手段,對於投資人有些許嚇阻效果,原本年底購屋旺季的腳步也放緩不少,然而近期股市衝上萬八,市場資金豐沛,不少人的金融投資的最終目標還是要買房置產,因此預計部分獲利了結的資金還是會陸續轉向不動產。5大房仲業者內部交易在12月成交有些許成長,對於2022的看法則是趨於保守。
台灣防疫有成、台商回流、低利率、資金湧入,四大利多因素齊聚下,今年商用不動產除了第二季受疫情影響,其餘三季都維持400多億的水準。根據上市櫃法人交易統計,2021全年繳出1,588億元,突破去年交易總額,年增12%,科技傳產的自用需求就佔整體交易金額的4成。展望明年,信義房屋預估商用不動產受到台商回流方案延長,買盤面將持續受益,變數則來自變種病毒帶來的影響和央行第四波信用管制措施。
中央銀行今(16)日召開第4季理監事會議,再祭第四波房市信用管制措施,重點主要擺在降低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並針對囤房與囤地進一步限縮貸款成數。專家認為,央行此舉已對槓桿操作過大的投機客帶來資金壓力,若搭配相關部會近期的打炒房措施,殺傷力將相當大。
今年土地交易大熱,根據外國市調機構統計,全台土地(含地上權案)買氣反彈,Q3總交易金額達936億元,為歷年同季最高,超過7成5買方都是建商,而政府部門標脫土地佔整季總交易價額近3成5,南港更創下當地新高單價,但9月28日央行又祭出新一波打炒房政策,猶如政府當起莊家,一手打房一手賣土地。
根據商仲統計第三季商用不動產及土地交易報告顯示,單季維持千億元交易動能,其中前三季土地交易更是連續三年達2000億交易額,建商、壽險仍在全台大肆獵地,業者指出,雖然近期央行宣布第三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但對商用不動產的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