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林建設(5531)整合20年成就位於北市中山區的千坪基地,連當初不願意參與都更的公寓如今看到房價翻漲增值百萬元不由得後悔,惟董事長賴正鎰坦言,後悔已來不及,再納入都更整合需要再一個五到六年才能好,他更提到,這個區域周邊的地主,看到房價後,以前沒有信心,現在信心都來了,已經整合5、6個街廓以上,目前在中山區還有10個都更案正在進行。
根據台灣房屋集團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高雄市近十年平均購屋屋齡,2014年平均購屋屋齡約為15年,十年來持續老化,平均每年購屋屋齡遞增1~2年,去年平均購屋屋齡已達28年,刷新史上最老紀錄!
隨著商辦市場越來越重視 ESG,其背後商機無限,國際商用不動產顧問龍頭仲量聯行率先成立「綠設計裝修(Green Design and Build)專案部門」 ,由在地專業綠色顧問,量身打造綠色升級計劃,再結合集團遍布全球的綠色供應商資源,以最具效益的方法協助企業執行裝修和設備升級、達到國際綠色認證標準,提升綠色競爭力。
今年股市站上2萬點後陷入大幅震盪,加上通膨壓力持續壟罩全球、物價年年上漲,不少民眾為了避險紛紛將資金轉往房地產,造就房市價量齊揚;從歷史經驗亦可得知,房價漲幅長期跟著通膨走,拉長時間來看,擁有一間好宅不僅保值還能自住,可謂「進可攻退可守」,但究竟該怎麼挑,才最能夠達到抗通膨之效,是廣大購屋族都想知道的解答
新案市場買氣大復活,根據最新公布的國泰房產地產指數資料顯示,去年Q1全國有超過6成、61%的新案「30天銷售率在10%以下」,但到了今年Q1市況卻大翻轉,新案「30天銷售率10%以下」的僅剩34%,30天銷售率超過20%還從1成變為3成,足見買氣復甦程度。
根據高雄開工市調資料顯示,2023年開工量相較於2022年,減量約40%戶數,建商除了土建融條件外,更受限於缺工、通膨狀況,延緩了開工步調,本來一年推10個案子,而降低至一年只有5個案子,建案供給量無法拉抬,但高雄需求卻持續增加狀況,對代銷行業是否也有造成失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