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高漲,年輕人當躺平族比較快?去年前11月累計的繼承移轉量6.4萬棟,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推估全年將挑戰7萬棟,在繼承移轉量每年都呈現穩定增加的狀況下,其背後隱藏的大問題,即是人口老化狀況嚴峻,而台北市繼承取得不動產的比例,更是遠高於其他都會區。
不動產顧問公司戴德梁行今(5)日舉行第四季季報,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指出,政府祭出「房地合一稅」、「選擇性信用管制」和「平均地權條例」等天羅地網,建商將面臨「金流」的問題,2023年將會量縮價緩跌,房市土地市場將吹一陣寒風,很難有樂觀的榮景。
眾所矚目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立法院程序委員會今(3日)日排定9日到13日的院會議程,已將此修正草案列為討論事項,下周可望能在立院三讀通過,而私法人購屋許可是否排除將成為關注焦點,對於修法不動產全聯會也提出建言,希望政府提出的居住五支箭,應該以穩定市場為優先,而不是集體霸凌。
住宅市場冷卻,連帶影響土地市場交易!根據台中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統計,今年前11月台中市土地交易面積僅18萬坪,交易熱區又以北屯區為首,佔全市逾2成交易量,其餘交易面積超過萬坪以上的行政區還有南屯、沙鹿、西屯以及南區。
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黃文辰,今(29日)日呼籲政府,《平均地權條例》要過,應該要有排他條款,像是預售屋如果降價賣或是平轉,難道不行嗎?應該保有民眾財產自主權。另外,政府應該要多釋出社宅,房地合一稅收多達7、8百億元,就應該要趕快多蓋社宅,讓年輕人有房,不然台灣會「東京化」,大家只能住小宅,買氣也會觀望。
高力國際「2022年第四季台北市商辦市場調查」指出,商辦市場將於 2023 年新增 16 萬坪空間,將可以緩解企業尋求新辦公空間的需求,預估明年商辦租金漲幅約 2% ;面對經濟放緩、通貨膨脹、緊縮貨幣等多重原因,今年商用不動產與土地兩大交易市場均出現萎縮,年度交易總額約1,307億元,較去年小跌13%;土地年度交易額約1,613億元,年減46%,不但是近4年來首度跌破2千億元,更是自2018年以來,近5年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