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底,商用不動產成交金額已達 1,486 億元 ,雖然未達 2021 與 2022 年的水準,但是也已超過 2019 年的 893 億元與 2020 年的 1,268 億元;綜觀今年壽險業與建商態度保守,企業成為主力買盤,不僅自用自主性強,還可以將多餘空間外租,一舉兩得。
力晶集團創辦人黃崇仁繼「文華苑」、「華固名鑄」、「台北時代廣場」後,不動產布局再下一城,這次不買東區豪宅,改買西區,實價揭露不少豪宅聚集的小南門周邊,屋齡僅3年的「宏璟帝璟苑」,由力晶科技與其隸屬集團智豐科技,購置17樓2戶合計砸下逾1.3億元,而這也是其自2014年起,總計已豪擲超過15億元布局台灣不動產。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分析,受經濟、政策等因素影響,壽險業、建設公司為兩大商用不動產大型買方,在今年投資動能卻雙雙熄火,壽險業交易金額不足百億元,建設公司也止於 500 億元交易水準。
台灣商用不動產買氣在全球升息循環以及景氣復甦訊號不穩定的影響下,整體買氣小幅萎縮,但在通膨隱憂推動下,市中心辦公室反而成為資金避風港,買氣穩定成長;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部協理丁玟甄指出,觀察今年的大型商辦交易,投資型買方貢獻超過 7 成 5,占比突破歷年水準。
台中預售屋推案量逐年上升,自2017年以來,每年都有超過萬戶以上的供給量,然而隨大量成屋兌現,不免出現消費糾紛,中台灣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創會理事長黃昭閔也在日前分享案例,「一名購屋者在預售期間買進一預售案,交屋後竟有多項建材配備、公設涉廣告不實,造成設區價值減損高達上百萬元。」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不動產協進會理事長暨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21日改選後,在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見證下順利連任,張麗莉表示,將持續推廣國家卓越建設獎,並持續強化台灣和世界不動產聯盟的連結,更透露有意爭取世界不動產聯盟總會長一職,讓台灣建築能見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