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盛傳,中央銀行可能在 9 月的理監事會議上,為都更危老貸款開一扇「後門」,將其排除在不動產貸款總量計算之外,為銀行緊繃的放款額度鬆綁。不過,市場引頸期盼的「政策紅包」,央行 14 日發布新聞稿直接打臉,強調相關傳言純屬臆測,並重申其金融穩定優先的監管立場。
近年來,台南多次遭遇罕見颱風與豪雨,部分地區排水不良引發淹水,甚至出現屋頂被強風吹翻的災情;這些現象顯示,在全球氣候日益極端的背景下,城市的防災能力面臨嚴峻挑戰,其中包括老舊排水系統效能不足,以及部分建築物耐災性能低落。
你沒聽錯,在 2025 年的台灣買房,最荒謬的不是房價,而是你和銀行簽完約、對完保,滿心歡喜準備交屋時,卻被告知「先生,恭喜你,你的貸款核准了,但錢要等到明年農曆年才下得來」,這不是單一個案,而是全台上演的「房貸之亂」現形記。
當房價高漲與金融壓力齊襲,政府力推的新青安房貸政策,卻可能成為加劇台灣房市失衡的助燃劑。根據大臺中房市交易資訊平台所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新青安撥貸占比自2023年底一度下滑後,今年6月再度回升至39.6%,但每月實際撥款戶數卻連月萎縮,最新6月僅剩4,055戶,顯示市場雖持續依賴政策資金,但真正能順利核貸者已明顯減少。
近期財政部對新青安房貸釋出重要解釋,如果你正在看房,甚至已經簽約買下帶有租約的房子,很抱歉!這筆貸款你恐怕就與新青安的優惠失之交臂了。根據最新消息指出,財政部明確表示,民眾購置的自有住宅若帶有前屋主尚未到期的租約,將直接無法申辦新青安貸款,這等於直接宣告了「邊租邊賣」的交易模式,在新青安政策下將面臨重大衝擊。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 6 月 19 日 的理監事會議會後記者會上,面對各界對房市管制的關注,直言儘管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略有下降,但整體房價依然持續上漲,速度雖有放緩,卻仍處於偏高水準,因此現階段的房市信用管制措施將維持不變, 央行在維護金融穩定與健全銀行業務上的審慎態度,也讓市場意識到,房市降溫之路恐怕還有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