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灣居高不下的房價,民眾買房負擔日益沉重,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蔡明芳直指金融監管單位應該負起最大責任,形容「金管會的責任其實比央行更大」,是房價居高不下的幕後推手。他批評公股銀行持續以低利大量放款給大型建商,面對建商囤地與囤房時卻未嚴格執行貸款管理,導致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高達 37.1%,讓央行祭出的限貸令成效不彰。
銀行對房市態度轉趨保守,不動產放款比率在 2024 年底出現下降趨勢,金融機構對房市風險控管力度加強,恐影響房貸條件與市場流動性。財政部近日回應,這主要是銀行根據市場變化進行風險管理,避免不動產過度槓桿化,但市場擔憂,放款收緊將壓抑購屋需求,甚至影響建商資金周轉,影響房市發展。
央行近來針對國銀不動產放款政策進行大幅調整,要求各銀行提交報告以檢討其不動產放款比例,甚至多數報告被退件要求重交。據悉,央行已針對土建融和住宅貸款設下嚴格的「減量」規範,包括將不動產放款占比降至 36% 以下,同時將土建融案的承作門檻全面提高,無疑給房地產市場帶來更大的降溫壓力,也使銀行業者面臨調整業務結構的挑戰。
台經院 12 月「景氣動向調查報告」記者會上,針對房市現況發出最新警示,直言房貸市場風險未解,不動產放款恐成銀行最大挑戰。台經院院長張建一指出,儘管央行未祭出第八波房市調控,但數據顯示,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已在 12 月達到高點,未來可能持續緊縮,影響資金流動與房市成交。
央行將採取不動產新總量管制措施,針對「土建融」和「房貸業務量」進行管控,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引起關注。據消息指出,央行已經約談了多家國銀,要求他們訂立不動產放款占總放款比重的目標值,並提出具體改善計畫,這一政策旨在抑制銀行過度集中於不動產放款,防止房市過熱。
央行將在本周(13)四理監事會議提出最新的打炒房措施,外界矚目金管會是否也將採取行動?對此金管會回應,雖然目前尚未要針對國銀不動產授信作專案金檢,但已將國銀的不動產放款信授信列為金檢重點,在金檢時會將不動產授信風管、法令遵循、以及金融機構是否落實執行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作為金檢時檢視的三大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