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台灣建築數十載 潘冀-人本建築的終身實踐家(下)

領航台灣建築數十載 潘冀-人本建築的終身實踐家(下)

領航台灣建築數十載 潘冀-人本建築的終身實踐家(下)


1.jpg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張秀萍/專訪



建築設計非個人英雄主義表現


在台灣建築設計的汪洋中領航超過40個年頭,歷經風風雨雨的潘冀,提到自己在這塊領域的重心,他語重心長表示,就是「把每個案子做到最好。


潘冀略微停頓後接著說「好的意思,不是指完成就好,而是設計出來的建築,對環境、人、城市有幫助。」他更強調,「建築設計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表現」,因為建築一旦蓋成,存在時間比人的壽命還長,每個設計案都必須去檢討蓋成後的意義與影響


這一原則,是他對建築設計的堅持,也是他到美國求學時最大的受益。自成大畢業後,申請到美國念研究所,當時萊斯大學認為他以往的學習過於偏重工程面,建議他到萊斯大學多念2年的人文藝術課程,並提供獎學金。

 2.jpg

潘冀於Rice大學時期上台簡報側錄(圖片提供: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那2年接觸的主要有藝術史、社會學、心理學及邏輯學等課程,教授對於建築物的社會性、公平性也很重視,對我個人有很深的影響,往後在設計上更著重於從人的需求出發,及檢視建築蓋成後的意義。」潘冀分享道。


在哥倫比亞大學念研究所那一年,教授給了潘冀一個整頓紐約南邊貧民窟區域South Bronx的題目,居民多數為非洲和拉丁美洲後裔,區域內治安極差,幾個同學結伴前往考察,大家臉上隱約透露著不安。


當他看見區域內的居民畫地為牢,只在自己居住的範圍活動,不敢與區域外有接觸,這個糟糕的社會現象如黑洞般深不見底,他大受震撼,也開始深思要如何把建築設計的更好,才能讓「人與居住環境」變得更合理。



深刻體會建築對人的影響及改變


研究所畢業後,潘冀先後於紐約Philip Johnson及Davis Brody建築事務所工作,其中在Davis Brody建築事務所的工作經驗,讓他深刻體會到建築對人的影響。Davis Brody建築事務所設計公共住宅案時,因政府支付的預算有限,事務所常常挖空心思獨立研發建材,以求節省勞力,蓋出低預算高品質的公宅,實踐人性化的居住環境。


 3.jpg

潘冀於1980年代初期工作側錄(圖片提供: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通常大型公宅蓋成後,會附設一所學校,但學校在啟用前,常常被社區內外的小孩破壞,窗戶玻璃碎成一地。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社區內一群經常打架鬧事的青少年,開始自發性地組織成一隻巡邏隊,維護起學校建築不被破壞。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改變?潘冀語氣略顯激動的說「因為這所學校代表了他們的尊榮啊!是為他們設想而蓋成的建築,是專屬於他們社區的一棟建築,所以他們願意發自內心的去守護這份尊榮。」那一刻,他才真正體會到建築對人能有這麼大的改變,也是他這輩子成為建築師後,對他影響最深遠的一件事。



不曾動搖對建築設計的追求和原則


身為一名建築師,既然獲得了豐富的社會資源,就應該思考如何透過建築設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去做出有益的改變,這才是建築師彰顯價值之所在。」潘冀眼神堅定表示,對於建築設計的追求和原則,他未曾動搖過。


 4.jpg

事務所「校訓」:「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事務所內,高掛著一幅潘冀親筆手寫的「校訓」: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出自孔子的《論語‧述而篇》。


「有心追求真理,並在找到真理後,有原則且持久的去實踐。需要謹記建築設計不是個人的藝術,而是有對象的藝術,唯有對人存有關懷,真正為人解決問題後,才能遨遊於藝術,不放縱地自由揮灑。」潘冀解釋其意。


這幅「校訓」佇立於事務所已有20多年,不僅是對建築師生涯,對人生也有重大意義,如同矗立在海濱的燈塔,散發著光芒,作為海上船隻航行的指標,不使其迷失。(全文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