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台股站穩一萬五,衝上歷史新高,房市在央行祭出四大打炒房措施和各部會總動員抓紅單、實施實價登錄2.0之際,房市何去何從?
根據 CBRE 世邦魏理仕最新發佈《2021年亞太投資人意向調查》顯示,在亞太區疫情管控成效相對良好、加上各地陸續接種疫苗的雙效激勵下,即便疫情迷霧未散,仍不減投資人逆周期入市的決心,6成投資人預計將增加不動產投資持份,而工業地產踢下商辦產品,拿下投資意願最高冠軍。
美中貿易大戰、新冠肺炎改變企業戰略布局,近年隨著台商、海外企業加速資金回流國內,大幅帶動國內商用不動產與豪宅市場,更有建商因看好企業總部、白領剛性及置產需求,鎖定桃園青埔、中路特區積極佈局頂級豪辦產品,受惠兩大區建設話題,也吸引不少台商客層、高端客目光,也讓今年兩大特區再度受到關注!
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台灣防守得當,熱錢與產業群聚台灣,科技業強勁的接單動能,持續推動產線擴張需求,三大科技園區2020年上半年營收破1.37兆,成長率約12.24%,下半年守住有望,預估年產值破2.8兆,創12年以來新高。
台商回流擴產效益影響,游資豐沛熱錢流向台灣,接軌低利率時代,民間投資動能強,有助出口回穩,各界對於2021整體經濟 一致認為趨於成長穩定。尤其從產業增資擴廠、土地交易量增溫來看,依據第一太平戴維斯市場研究報告分析,2020商用 不動產交易第三季金額達到767億元,前三季突破千億元門檻,今年第三季土地交易金額維持高點,大型土地交易金額約688億元,年增率42.8%,比起去年同期新增23.7%,桃園區表現亮眼,以機場捷運行經的青埔與中路重劃區土地交易最熱,為了滿足企業總部需求,不少建商跨足商辦市場,蓋起豪辦滿足企業需求。
台南市109年第4季不動產交易統計出爐,本季土地移轉1萬6247筆,建物買賣移轉6181棟,與前一季相較,土地交易筆數增加842筆,增幅為5.47%;建物交易減少178棟,減幅為2.80%,受央行對房市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影響,土地及建物交易量漲跌互見,整體交易量成長逐漸趨緩。
2020房市即將步入尾聲,在全球QE降息與國內疫情管控得當下,房市下半年交易大增,以各類產品來說,住宅、辦公與工業類都是2020房市熱門產品,台商持續回流加上不動產市況熱絡,也同步帶動土地市場交易活絡,但依賴國際觀光的產品則經營辛苦,包括店面與旅館飯店業受到嚴峻的衝擊。
台北市110年公告土地現值業經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完成,平均調幅為2.17%,連續3年上漲,地王仍由台北101大樓以每坪約607萬元,第8度蟬連。地政局表示,公告土地現值為不動產移轉時核課土增稅的基礎,並非課徵地價稅之依據,因此本次調整對2021年的地價稅不會產生影響。
依據經濟部工業局統計,在今年前10月已達9369家,今年新設工廠家數是往年的翻倍成長,且以新北市、台中市、彰化縣、高雄市等縣市皆超過千家,為前四名,台中甚至已達2,142家,而桃園市、台南市也分別達到951及872家,宏大國際資產總經理陳益盛預估,台灣的工廠新登記家數今年預估將突破1萬家,創歷史新高,主因在於四大主流趨勢進行中。
2020年整體受到疫情影響,國際紛擾不確定因素遽增,台商與外資紛紛將事業版圖移轉向防疫得當的台灣:科技五哥回來了,Google也來了,預估流回台灣的熱錢突破1.1兆,。資金強勢回歸,台灣房市面臨10年來最強勁的資金潮與投資熱,從各類型不動產市場交易量紛紛創下新高來看,都能感受到台灣不動產交易的熱度。
央行睽違10年再度對不動產貸款祭出限制,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近期全球央行寬鬆政策、加上台商資金回流都讓市場資金豐沛,這次房價是溫和上漲,相關措施是希望房價軟著陸。
財政部24日公布財稅資料顯示,持有一年內短期轉賣不動產件數,近五年呈現倍數成長,從近三千件成長到近六千件。對此財長蘇建榮表示,房地合一稅上路初期投資者皆觀望、量能縮減,近兩年房市回溫、量能成長,才導致短期交易件數增加,應屬自然現象。
在台商回流的帶動下,近2年商用不動產需求大增,商辦與廠辦的交易量更是屢屢突破新高。根據商仲業者的統計,截至今年第3季為止,國內商辦與廠辦的交易金額已逼近千億元大關,且除了企業買地設廠的自用需求,就連建商也看好後市,紛紛跨足商用不動產市場。
彭懷恩:一輩子租屋不是辦法,老了沒人要租你,因為你年紀大的時候,別人不一定願意租你房子喔,你年紀大去租房子常常會碰壁,還有你一直租房子其實是在幫房東養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