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疫情改變台灣住宅習慣 專家這樣說

2年疫情改變台灣住宅習慣 專家這樣說

2年疫情改變台灣住宅習慣 專家這樣說

1642487188909777.jpg

「新冠肺炎疫情與房市發展」論壇,邀集各界共同討論房地產變化及政策風向。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新北報導


新冠疫情滿2年,台灣的房市並未如疫情剛開始時預測會跟與當年碰上SARS一般走跌,更因防疫成功,經濟表現亮眼,加上低利率與資金回流,讓房市逆勢升溫。中華民國住宅學會與政大信義不動產研究發展中心共同主辦「新冠肺炎疫情與房市發展」,對於疫情影響下房地產市場變化、政策風向以及產業因應等議題深入探討。


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理事長陳明吉指出疫情發生後,許多國家都面臨房價上漲問題,政府也齊推對策以穩定房價,疫情影響房市是短期效應,短期政府可以調控下來,長期解決房價上漲問題根本之道,還是在於台灣的經濟成長要能促進一般家庭所得提升,而不是只讓資產價格更加高漲,若只有資產財富才能累積,會造成兩極社會,再造成更嚴重的分化。南北差距過去幾十年一直在加大,現在南部房價漲不能說是壞事,但要杜絕炒作。


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穩定金融秩序是央行健全房市最主要的角色,主要控管不動產貸款風險,落實信用資源有效配置及合理運用,至今已4度增修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防止過多資金流向市場去囤房、囤地。近期升息和打房政策的實施,就是穩定金融秩序的一環,不能只考慮單一因素。


前國發會主委林祖嘉提到,疫情下台灣經濟表現亮眼,整體購買力提升,大幅推升房地產價值,但相對租稅如房屋與土地的評定現值偏低,房地持有成本低廉,使得「囤房族」快速增加,唯有增加囤房成本,才能減少囤房行為,回歸合理房價;內政部從推動多元居住政策、修訂不動產交易管理制度以及加速都市更新發展等面向來健全房市,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分享社會住宅、包租代管、都更危老的推動成果,透過政府推動平價且有效地供給,來緩解購屋需求的焦慮。

       

疫情也改變居住產業各個面向,不動產的類型與區位的選擇將更有彈性,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教授彭建文指出,為因應防疫,易人口群聚的辦公室以及商場空間需求將會式微,反而是住宅與隨電子商務興起之廠房倉儲空間更為搶手。將捷集團總裁林長勳也提到,疫情後原物料大漲、建築成本明顯提高。


疫情後人們開始重視居住空間,不僅改變住宅型態,交易模式也有所改變,借助科技創造遠端應用比例增加,讓原本很仰賴面對面銷售的房產業,也能突破疫情的封鎖如常營運。信義房屋仲介事業總經理信泓浚表示,如智能賞屋、視訊洽談、電子簽約,提升了遠距不中斷服務,同時也維繫與客戶的信任感。


主持人張金鶚教授表示,近二十年台灣的房價已漲了兩倍多,已滋養投資的風氣,加上租屋、購屋市場不夠透明,失去供需調節機制。此次疫情爆發,伴隨資金過多的雙重影響,讓近期房市再次快速被炒作,引發房價恐慌,因此應讓住房去商品化,才能有效保障自住,抑制投資。



1594705382428158.jpg

1594705391890248.jpg




相關新聞